【经验分享】浅谈家用NAS与Raid
从应用和成本出发,常见的家用NAS基本以单盘位和双盘位为主,当然番茄也没硬性规定多盘位的NAS不能用以家用,只要不差钱,选择何种NAS搭建家庭NAS环境,由您说了算。
目前主流NAS都是Linux为基础编写的操作系统,大都是以软件阵列(Soft Raid)的方式来进行数据保护,除基本功能外,有些厂家还编写了高性能、简单易用的Raid程序,如希捷的SimplyRaid阵列技术。
NAS是和Raid密切相关的,番茄简单说说各个阵列(Raid)的原理(其实也很啰嗦 ):
RAID即阵列,是Redundant Arrays ofIndependent Disks的简称,中文为独立冗余磁盘阵列,初衷是为了将较廉价的多个小磁盘进行组合来替代价格昂贵的大容量磁盘,希望单个磁盘损坏后不会影响到其它磁盘的继续使用,在提高硬盘容量的同时,还能够充分提高硬盘的速度,使数据更加安全,更加易于磁盘的管理。
RAID有几种常见工作模式。
RAID0
最早出现的RAID模式,即DataStripping数据分条技术。RAID0是组建磁盘阵列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只需要2块以上的硬盘即可,成本低,可以提高整个磁盘的性能和吞吐量。RAID0最简单的实现方式就是把N块同样的硬盘串联在一起创建一个大的卷集。在使用中电脑数据依次写入到各块硬盘中,它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整倍的提高硬盘的容量。如使用了2块1T的硬盘组建成RAID0模式,那么磁盘容量就会是2T。其速度方面和单独一块硬盘的速度完全相同。最大的缺点在于任何一块硬盘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将会受到破坏,可靠性仅为单独一块硬盘的1/N。RAID0一般只是在那些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才被人们使用。
RAID1
称为磁盘镜像,原理是把一个磁盘的数据镜像到另一个磁盘上,也就是说数据在写入一块磁盘的同时,会在另一块闲置的磁盘上生成镜像文件,在不影响性能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可修复性,以2块2T容量的硬盘来讲,组成Raid1后可利用的磁盘空间就为2T,即50%。当一块硬盘出现故障,应当及时更换损坏的硬盘,否则剩余的镜像盘也出现问题,那么整个系统就会崩溃。更换新盘后原有数据会需要较长时间同步,,只是这时整个系统的性能有所下降。因此,RAID1多用在保存关键性的重要数据的场合。
RAID5
RAID5可以理解为是RAID0和RAID1的折中方案。RAID5可以为系统提供数据安全保障,但保障程度要比RAID1低而磁盘空间利用率要比RAID1高。RAID5具有和RAID0相近似的数据读取速度,写入数据的速度比对单个磁盘进行写入操作稍慢。组建RAID5必须使用2块以上的硬盘,实际使用容量为单盘容量*(硬盘数-1),以3块1T硬盘为例,组成RAID5的容量为1T*(3-1)=2T。RAID5能在损坏一块硬盘的基础上保持数据完整,及时更换硬盘恢复数据,外界对数据的访问不会受到影响。
RAID5是目前最流行的阵列组建方式。
RAID6
在RAID5的基础上展开,允许损坏2块硬盘,必须使用3块以上的硬盘才能创建,实际使用容量为单盘容量*(硬盘数-2),实施成本高。
RAID10
实际是将RAID0和RAID1标准结合的产物,在连续地以位或字节为单位分割数据并且并行读/写多个磁盘的同时,为每一块磁盘作磁盘镜像进行冗余。优点是同时拥有RAID0的速度和RAID1的数据高可靠性,缺点是RAID10对存储容量的利用率和RAID1一样低,只有50%,实施成本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