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工作是非常态,也是常态。非常态就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常态就是应急准备工作要常态化,“兵常练,马常跑,枪常打”。从各行业的事故应急处置来看,事发第一时间的现场处置仍然存在诸多不足,而根本在于“常备有懈”,如对现场基础信息不熟悉,变化情况和规律不研究,装备设施维护不到位等等,这些问题在现场处置过程中都会被放大。是非常要不得的。
一般来说,企业会根据情况编制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从实践中来看,大家普遍对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比较重视,在应急预案管理实践中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财力和物力,而对现场处置方案就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一个误区,就是习惯性地、粗暴地把综合应急预案视为公司级预案,专项应急预案视为部门级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则视为班组级预案,从组织架构及实践主体一般响应级别划分而言,似乎也是在情理之中。而这三个层次的应急预案是有机整体,都应由公司作为责任主体实施管理。
小安认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各有其侧重点,从燃气行业内发生的诸多事故来看,现场处置方案的重视程度仍相当不足,造成的教训也是惨痛的。
以吉林松原“7·4”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爆炸较大事故为例,造成事态扩大的主要原因就是现场处置不当,如燃气公司和抢修人员对事发地点相关燃气阀门的位置不熟悉和运行状态不掌握,对燃气管道设施周边的其他管道、地下空间的不了解,对燃气泄漏后的可能窜入其他管道、窨井等地下空间的预判严重不足,严格来说就是危害辨识不到位,进而导致风险控制措施严重缺失。
此类事故在油气行业的案例已经非常多了,近年来以青岛“11·22”输油管道爆炸事故案为甚,是应该要着重关注的危害因素,更多类似事故案例见表1。
由于燃气行业一线员工呈现出文化水平低、安全素质低、岗位技能低等“三低”特点,基于此必须加强现场处置方案的实操演练:一是督促一线员工掌握现场基础信息,如管道布置走向,阀门位置、开关状况及控制范围等。二是促进一线员工提升现场处置行动能力:包括安全防护能力、预防措施、操作技能等,尤其是应急状况下的表现与日常存在较大的不同,容易出现错误或忽视,要特别加以关注。个别员工在事故现场甚至会出现手忙脚乱、无所适从的状况。
对现场处置方案的演练评估要具体到个人的表现,包括应急状态下的精神状况、应急反应能力、作业操作熟练程度等,运行用行为组织观察等工具,组织相互评估和改进,同时也能增强一线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协同作战能力,提升团队现场处置能力。
因此,小安在此呼吁燃气行业应调整力量,重视和加大对现场处置方案的编制、评审、培训、演练、评估等投入。现场应急处置是企业应急管理的前沿阵地、关键环节,是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处置能力的高低严重影响着人员伤亡情况及财产损失程度。
另外,要特别强化现场处置的演练,演练要充分结合正常值班人员数量,不定期、突击式搞演练,根据演练的结果修订预案、调整人员值班、重点工作部署以及应急物资的配置等等,实战的效果与锤炼胜过无与伦比的书面方案,该方式也是最切实有效的手段。
要认识到如果一线员工未得到规范的足够的有效的培训和演练,让其参与应急处置,对一线员工是相当不负责任的,甚至可能因为处置不当造成事故或导致事态扩大,包括造成一线员工伤亡。这样的案例也时有发生。
现场应急处置是企业控制事故发展,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扩大应急的最后手段。企业应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就必须在方案编制、评审、培训、演练、评估到修订的各个环节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夯实应急管理机制体制,强化员工岗位应急演练,不断增强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
|